冬奥村最美名片!揭秘美日俄乌代表团衣食住行的“全能管家”

采访/文 王丽媛

大年初一,接到工作电话的高小凡,处理完后看了眼时间,早晨6点。

这天,是她的生日,也是她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身份,成为乌克兰代表团助理的第十天。本来是排班休息的一天,因为突发的车辆安排、餐食预定等工作,在短信和电话中度过了,一抬眼,天色已然暗了下来。

“祝你生日快乐”,重新让她想起这一天特别之处的,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她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小凡拍下照,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高小凡生日朋友圈

在她担任北京冬奥村代表团助理以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她也是北外这次支援北京冬奥会的900余名志愿者中的一名。可他们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每一天,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回忆起来,都将熠熠生辉。

这是他们的故事。

从“你的名字”开始

车佳颐是最后一个加入团队的“小妹妹”,在正式进入北京冬奥村,29日见到团队的人之前,她都是以远程办公的方式协助工作。

“你就是Julie,终于见到了”,带着忐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她被成员们扑面而来的热情包围了。“那个徽章你收到了吗?”作为奥运会的传统,各国代表团的徽章,象征着和平和友谊,而早在佳颐来到团队之前,他们就已经让其他工作人员给她带了这枚徽章。

“这也是冬奥会期间收到的第一个徽章,”佳颐回忆道。“每个人都平等而受尊重。我们都是同事,在为同一件事而努力,没有上下级,没有压力,这是我梦想中的工作环境。”

这也是邹广林的感受。“因为我的姓氏日语发音是suu,日本代表团里有一个人跟我发音一样,他们就总说,suusu组合来了。”一起开玩笑,一起看比赛,一起解决问题,让广林感受到了“团队”两个字的重量。

日本代表团助理 邹广林

对于志愿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的机会,更是个人的提升。对于问题处理、多线程同时作业、沟通交流等多种技能的锻炼,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觉得,加入团队不过一个月,却已经和学校中的自己相比,有了“为进入社会准备的最好技能”的全方位提升。

而每一个他们对接的代表团,都是他们冬奥期间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美国代表团助理 车佳颐

一张来自中国的名片

“What animal are you(你是什么动物)?”听到提示音,打开邮箱时,佳颐愣了一下。往后再看,才发现,美国代表是在问她的生肖。

很多时候,这群志愿者们充当了各代表团了解中国的第一张名片,“北京有什么特色小吃”“你们过年都会做什么?”“茶文化有多少年历史”……“有时还要偷偷查好了再回复他们”,邹广林在被问到车牌号时,也曾自豪地说,“我来自河北,代号‘冀’,代表着希望。”

1月31日,是中国的“大年三十儿”,志愿者们虽然都大多数在岗位上度过了这个传统上跟家人团聚的节日,但很多瞬间,心却是暖的。

“在出发去场馆训练的车上,冰球队的运动员跟我说,‘很遗憾你这个春节不能跟家人团聚,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以你为荣。’”回忆起那个瞬间的佳颐,觉得同理心在那一刻跨越了国籍,让他们更近了。

因为代表团有装点各个房间的习惯,志愿者们也在出发前带了各种装饰,无论是海报,剪纸,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熊猫,“福”字,“我还带了气球呢,可惜没用上,哈哈。”邹广林现在行李里也放着还没吹起来的气球。

车佳颐等人制作的春节剪纸

他们带着善意而来,收获的,也自然是满满的善意。

这也许,就是奥林匹克的意义吧。

“我正经历着历史”

这一天,也许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未来的人生中,会多次讲起的故事。

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坐在观众席,看见了那束鸟巢上方的烟火。

“出发前,我们拍了张合影,因为轮流休息,那天是我们第一次全员集合。”俄罗斯奥委会助理团队成员孙语涵回忆道。

俄罗斯奥委会助理团队合影

当走完流线,来到开幕式后台,目送乌克兰代表团入场时,高小凡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是她离开幕式最近的一个瞬间,下一秒,她要跑步去场馆对面,迎接入场结束的代表团,引导他们在观众席就座。

高小凡送乌克兰代表团入场

这是2月4日里,每个代表团助理最重要的任务。

“回去之后,我看了好几遍回放,即使我不在里面,但总觉得,好像在似的。”邹广林还清晰地记得,在环廊里看着各个国家的国旗和运动员,听着音乐声,目送大家走进场馆的瞬间。“我正在经历历史,我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车佳颐于鸟巢外候场拍摄

车佳颐拍下了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的瞬间。这天,她带着美国队九十多人团队完美地走完了整个开幕式,“其实,我已经听到身后的山呼海啸了,可我要带路去停车场,就这样错过了中国队。”车佳颐离中国队入场,只差了两分钟。遗憾总是有的,正如那天的志愿者们,没有人看到那天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或者冰雪五环的美轮美奂。但也正如他们所说。

“那一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结语

高小凡每天在来北京冬奥村的班车上,都喜欢坐在窗边,来的路上,总能看到日出,看到天空一点点,从玫瑰粉变成金色的过程。

高小凡上班路上迎日出

“第一批运动员到的那天,也赶上了进村后的第一场雪,那些和小美好撞个满怀的瞬间,总让人觉得,真好啊。”小凡在说话的过程中,手机不断亮起,需要解决的事情很多,几乎没有休息过,这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了。

到了晚上,他们会在一个“徽章交换群”,探讨各自今天收到了什么新的代表团徽章,在群里讨论交换,这也是他们忙碌中的小快乐。群里一个志愿者已经收集了23个国家的徽章,“我要把它们别在证件上,永远珍藏。”

就像这两个月发生的所有故事一样,将被参与冬奥会的每一个人永远珍藏。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大家重逢的时候聊起,心照不宣地说一句,“那天的鸟巢,真美啊。”